投資亮點

Wah Lee news
/ 華立最新動態 / 公共關係
  • 2023.11
  • <自由時報>華立創新材料大賽 橫跨六大領域接軌未來趨勢

    華立創新材料大賽於11月18日舉行頒獎典禮,華立企業董事長張尊賢(中)與此次競賽金、銀、銅質得獎團隊師生合影。

    19所大學院校70件創新作品角逐 台大再次摘下最大獎

    由高科技材料設備供應商華立企業舉辦的「華立創新材料大賽」,上周六(18日)舉行頒獎典禮,共有來自全國19所大學院校、70件由指導教授及學生共同參與研究的創新作品,遴選出10件入選作品及12組團隊入圍決賽,競逐金質獎、銀質獎、銅質獎各一名及特選獎三名。

    今年獲獎作品横跨永續環境、感測元件、能源應用、金屬與陶瓷、醫材與檢測、半導體元件六大領域,參賽團隊除了材料系、化工系外,電機、光電、生醫、醫學系及理學院學生也都共同參與研究。

    黃金專業評審陣容 層層把關公平嚴謹

    本屆由工研院前副院長彭裕民擔當評審團團長之重任,在初選階段即動用近20位工研院材化所、電光所及生醫所的各領域專家,以彌封模式進行書審,再輔以跨領域專家意見交流會,精選12組入圍決賽的團隊。決選評審委員則由工研院彭前副院長領軍,工研院材化所所長李宗銘、六大領域專家,及產業界多位技術研發高階主管參與審查。

    獲獎團隊攜手業界 壯大對主流產業影響力

    「華立創新材料大賽」獎項共有金質獎、銀質獎、銅質獎各一名,獲獎團隊分別能獲30萬、20萬及10萬獎金;特選獎三名、優選獎六名每組獲獎團隊可分別獲得6萬與3萬獎金,為吸引更多優秀學子前來參賽,這兩年也增設入選獎10名,讓更多傑出團隊能受到肯定。

    華立企業張尊賢董事長表示,華立創新材料大賽自三年前開辦,參加的團隊數年年增加,也看到更多優秀的作品,今年參賽的作品涵蓋多領域,皆是未來趨勢產業。此次參賽的團隊組成多元化,除了材料系、化工系之外,也加入了許多不同領域的學生。過往產學之間難免有些落差,舉辦華立創新材料大賽即希望拉近產學間的距離,且許多參賽作品已通過實驗階段,我們也歡迎產業界的先進們與團隊討論商業化的可能。

    金質獎由台大電子所及光電所以「世界首創之銦鎵鋅氧閘極環繞式(GAA)奈米片電晶體」為題的研發團隊獲獎,該研究不僅獲得諸多專利,並已通過晶圓大廠的審核進入申請階段。團隊學生邱日照代教授劉致為發表得獎感言,表示團隊花費三年的時間將電晶體製程建立成熟,能拿到金質獎非常的感動,特別感謝評審團的肯定,以及團隊的努力。

    銀質獎的作品為「具智慧演算法之手機操控可攜式氣體感測器」,由清大材料系、理學院及陽交大醫學系學生跨域共同研發,透過手機操控可攜式感測器,結合演算,達成輕便、高靈敏度感測器之目標,未來將有機會進入商業營運。

    指導教授林鶴南表示,團隊為了產品的開發嘗試過各種零件、元件,以及多次的實地測試,從一開始學術性的論文到最後系統性開發,需要更多人的支持。

    銅質獎則由台大化工系團隊以「全固態鋰電池技術開發與循環經濟的結合」獲獎,電池被視為電動車的心臟,而續航力、安全性及廢電池回收是電動車下一階段需面臨之問題,團隊開發濕式合成法、ISRP技術,且在製程上可直接應用於現有的電池生產線,提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。指導吳乃立教授談及此次競賽坦言:在快退休之前很高興能與學生們一同參與此次競賽,並獲得佳績。

    多組團隊同台競技 參賽作品展現蓬勃研發能量

    特選獎有三項作品獲獎,其一為台大化學系及北科大分子系師生共同創作「實現可量產的鈣鈦礦量子點應用於Micro-LED」,該研究突破現行Micro-LED難題,期盼為量子點式的Micro-LED打開新局;另一作品由陽交大電機系及生醫系聯合創作「具高解析電刺激、電生理訊號感測及細胞再生治療之可分解植入式軟性微電極貼片」,其技術可同時實現電刺激和幹細胞雙重治療;特選獎另一項作品由台科大能源永續所及化工系獲獎即「全紙基環境吸濕產電電池」,團隊開發的電池具備輕巧、可撓性,無環境限制,製造成本低等優點,無污染、無毒性,符合環保無碳排要求,具有成為新世代綠色能源電池的潛力。